怎样加杠杆买股票 新粤商丨专访东阳光科技董事长张红伟:创新引领新赛道布局,产业协同多元化发展
(原标题:新粤商丨专访东阳光科技董事长张红伟:创新引领新赛道布局怎样加杠杆买股票,产业协同多元化发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广州报道
日前,广东连续第三年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这场“新春第一会”上,聚光灯照向了“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其中缺一不可。摆在广东庞大的民营企业眼前的问题就在于,如何立足传统基业,向新的、前瞻性的行业靠拢?
要为这个问题求解,东阳光显然是一个典型代表。
这家靠铝箔行业起家的传统民营企业,一边基于“链式运作”,立足高端铝箔产业的优势基础推进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持续扩大领先优势,一边积极探寻与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前沿行业的结合点,向新赛道、新领域跨界,奠定了多元化的主业结构。
东阳光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其研发费用增速达26.99%,总营收实现了9.51%的增长,实现了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企业要有战略眼光,研发不能省钱,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即使冒着超高的风险,也要坚持创新。”在接受南方财经《新粤商》采访时,广东省总商会副会长、韶关市工商联主席、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红伟表示,东阳光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未来,东阳光还将继续挖潜新的领域和赛道。
做强优势产业,抢占新兴赛道南方财经:您是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
张红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其核心就在于创新驱动,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和产业链协同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全球化的方向演进,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在这个过程中,实体经济和先进制造业是根基,现代服务业是支撑。
南方财经:广东民营企业应如何参与到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之中?
张红伟: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强省,这是基础优势。接下来,其重点任务就是在保持“世界工厂”制造优势的同时,向“全球创新策源地”升级。
处在这样的关键转折期,广东的民营企业更要发挥战略定力,既要在优势领域持续做大做强,也要敢在无人区开辟新赛道,抢占技术制高点;同时,还要把握国家“双循环”战略机遇,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产业版图重构中占据制高点,真正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者和引领者。
南方财经:您提到了创新驱动和产业链协同升级。在此过程中,链主企业可以发挥怎样的带头作用?中小企业又可以如何各尽其能?
张红伟:“链主”企业在产业生态中处于枢纽地位,可以通过需求牵引与创新生态构建等方式引导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
具体来说有三种路径:一是明确技术需求倒逼供应商创新,设立产业基金,支持关键环节技术突破;二是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协调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协同攻关;三是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对前瞻性技术研发实行“首张订单”承诺,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允许供应商在联合研发中出现阶段性试错。
在联合创新方面,东阳光就同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投资设立了广东新型储能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该公司已于2023年获得工信部批复组建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创新中心,这也是新型储能领域唯一一个国家创新中心。
相比之下,中小型企业体量、财力处于弱势,则要聚焦细分领域技术突破,在链主创新图谱中找准定位,采用柔性生产模式,围绕链主需求实行差异化定制,如专攻特定材料、关键零部件或检测服务,适应链主小批量、多品种创新需求。
南方财经:东阳光集团总部在东莞,另在省内深圳、韶关等地布局了基地,选址背后有怎样的原因?在带动粤东西北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经验?
张红伟:这样的布局主要是为了贴近市场、发挥资源禀赋以及实现产业链协同。
比如,东莞总部靠近珠三角核心区,便于对接家电、汽车、电子等下游产业集群客户,快速响应客户需求;韶关乳源县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为高耗能的电极箔生产提供了廉价电力支持,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深圳则侧重研发与销售,倚仗人才和技术集聚效应,推动集团三大产业的创新突破。
我们在韶关的布局就契合了“百千万工程”的导向。作为粤北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区域,来韶关布局能获得省级土地指标和资金支持,并带动当地就业和工业增长。为了吸引高科技人才,我们还设立了韶关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从“单一冠军”到“生态型巨头”南方财经: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均不能落下,作为传统产业的铝箔、电子元器件产业链如何向新兴产业转型升级?又怎样为未来产业配套和做准备?东阳光如何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架构?
张红伟:东阳光起家是靠化成箔产品。但目前,传统化成箔已逐渐无法满足不断提升的容量需求。于是,我们与合作伙伴经过多年技术研发,推出了新一代电极箔产品——积层箔。与传统腐蚀化成箔相比,积层箔比容高、体积小,优点显著,可应用于各种类型电容器,对新能源、光伏、储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及新一代通讯设备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因而也具备更高的附加值。
在未来产业方面,浸没式液冷由于优异的散热方式,将成为未来主流,为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散热技术带来全面革新。近几年,我们也持续围绕AI数据中心服务器、光模块和储能行业等应用场景,提前对冷板式液冷和浸没式液冷进行布局,在数据中心用电子氟化液领域,东阳光自2016年起就已申请了多项专利。
总的来说,东阳光始终围绕“链式运作”强化产业协同,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领域升级产品,不断挖潜新的领域和赛道。
我们以核心产品化成箔为支点,向上游整合原材料,比如氯氟化工,向下游拓展应用场景,比如新能源汽车电池铝箔,形成了“技术壁垒+成本优势”的闭环生态;同时横向拓展,如从铝箔延伸至化工新材料等,基于共通性技术布局多元化业务,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南方财经:数字化转型和技改是广东当前的工作重心之一,也是传统产业升级的必然趋势。在这方面,东阳光有哪些建议?
张红伟: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底层逻辑就是从机械化转变为人工智能。但是,数字化转型通常涉及多种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开发,其存在技术成熟度不足、应用难度大、应用风险高等问题;同时,数字化人才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在储备和培养技术和管理人才上也面临挑战。这些均给数字化转型带来阻碍。
因此怎样加杠杆买股票,企业应制定技术创新规划,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加强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保障。广东也应该做好算力中心等共性基础设施,为广大粤商转型新型工业化提供底座支撑。